程科-浅论传统戏曲行当中的丑角-河南戏剧
2024-10-16 11:00:04 来源:鹤壁市豫剧院? 程科?
鹤壁市豫剧院 程科
我国传统戏曲里有生、旦、净、丑四大行当,“丑”是戏曲主要行当之一,俗称小花脸、三花脸,可分为文丑、武丑两大支系。因我是牛派弟子,所以着重说说官丑的一些心得。其中官丑是在“丑”行中派生来的一个“子行当”,一般以文居多。它的表演风格独特,具有诙谐幽默的艺术魅力,很值得我们学习研究。官丑角色的具体表演需要很强的基本功,才能展示其独特的风格魅力,因此,做为一名合格的丑角演员,必须练就扎实的基本功,才能演绎好、刻画出不同性格的剧中人物。
一、传统戏曲中丑的“四功”
“四功”,即戏曲基本功“唱、念、做、打”,是每个戏曲演员必练的基本功,如同盖房子打的基础一样,“基础不牢,地动山摇”,不论哪个行当,都需要过硬的基本功才能更好的塑造人物,饰演官丑也是这样。
官丑,又叫袍带丑,一般指中老年男性,有一定的官职,年纪在三十岁至六十岁之间,文官、武官、正面、反面人物都有,其扮相多穿蟒袍玉带和各色官衣,头戴相纱或乌纱,脚蹬朝方,上朝执护,多数时把扇,走路存退、八字外翻。根据不同的剧情背景,丑又可分为:方巾丑、褶子丑、茶衣丑、老丑等。在唱腔上面,我们豫剧丑角最具代表的是高派(高兴旺)和牛派(牛得草)两位老艺术家所创的流派艺术。
牛得草先生是在豫剧祥符调的基础上,加之自己独特且浓重的鼻音共鸣为发声特点,他创立的“牛派”声腔以降E调的中、低音区为主,其特点是失意时低婉含蓄,尽职时奔放热烈、态度坚决,配之幽默滑稽的身段表演,极具凝聚力和观赏性。牛派代表作品有豫剧《七品芝麻官》《七品知县卖红薯》《仨愿意》《卷席筒》等。再一个就是高兴旺老先生所创的“高派”丑角艺术,舞台人物多以小丑见长,他善于体察普通百姓的生活情趣,把自身融入到大众百姓的真实生活中,体会他们真实的感受,感受他们的所思所想,以自己的艺术功力完美的呈现在舞台上,体现他们创造新生活的激情和对美好生活的诉求。高派代表剧目有《刘二楞卖烧饼》《推磨》《喝面叶》等。
在念白上面,官丑多以大嗓的厚重为主和小嗓的高亢为辅相结合使用,缓慢时字正腔圆韵白味十足,紧张时如“竹筒倒豆子”一样字字都入观众耳,要让听者听得清、理解其意,理解意思才能激发观赏兴趣,反之则索然无味,不看也罢。门儿里常云:“千金道白四两唱。”我们丑行的四功排序是“念、做、唱、武”,念白的好坏关乎于一台戏所饰演人物的成功与否。例如:《七品芝麻官》中唐成下乡查访民情,巧遇林秀英为父兄鸣冤告状,接状后念:“具告状人林门弱女秀英年方一十八冬状告严嵩之妹……一品诰命!”随之为之一惊,扭头再看林秀英,看她以柔弱之驱竟敢抗衡诰命,不由暗生敬意。紧接念:“她依势作恶纵子行凶……”越念越快、越念越清,为诰命对林氏犯下的罪行义愤填膺。还有《拾女婿》中姜老哏念的“报戏名”,背景是祖孙俩一问一答的调侃,小纪问你都会唱啥戏?姜老哏说报报戏名你就知道了,然后:“你说是四郎探母二进宫……”,也是越说越快、越说越起兴,每次演出时都能博得观众的满堂彩,这都需要经年累月的苦练才行。做工方面,官丑接近于安工老生的感觉但又要有所区别,“武丑立腰”,官丑亦要挺胸直腰,两手端中间的玉带扣,行路时存腿走外翻八字步,时刻谨记是有身份的“丑”,不是一般化的缺少修养的小丑,要“丑而不丑,丑中见美”,在约定俗成的前提下不乱发挥的去表演,恰到好处。至于武打方面是官丑的短板,饰演角色多是文人墨客,很少用到跟头翻打,武丑才是这方面的权威。
二、丑角的所需的基本素质
唱、念、做、打作为戏曲演员的基本功,对应的还有手、眼、身、法、步五种方法要领。它们对演员的舞台表演,塑造人物至关重要,可以说是戏曲演员行当生存的根基。文丑行当看似简单,实则很难把握,因此加强基本功训练不可忽视。对于文丑,主要是念、做、唱这三方面最为重要,平时练习中要深刻体会三方面的关系,按照戏曲的基本程式丰富人物的真正魅力,然后加强基本功的训练,才能得到观众的喜爱认可。基本功包括跑圆场、踢腿耗腿、贯口念白,扇子功、练眼睛、各种小巧灵敏的丑角程式动作等;武丑则是毯子功、身训、把子功、翻跟头等难度系数大一些的。门里前辈常说:“一天不练自己知道,三天不练观众知道。”身为戏曲演员确实辛苦,不间断地练习才是长久活跃在舞台上的致胜法宝。丑角是传统戏曲舞台上很重要的表演行当,素有“无丑不成戏”的说法。戏曲发展到今天,不但要练好过硬的基本功,还要多学习相关文化知识,准确理解剧本的思想内涵,研究个人角色在整体剧本中起到的作用,再通过长期的舞台实践不断进行打磨完善,切实提高艺术水平,“真实体验,完美呈现”,才能充分展现戏曲的吸引力,塑造好人物。
三、戏曲丑角的几种程式步法
丑角演员要善于观察生活中各种人物、动物、静物的不同形态和面部表情,才能生动地模拟出各种形象和优美的动作。正所谓“艺术来源于生活,但又高于生活”。丑角所扮演的人物和其他行当不同,其特点是动作小而俏,腿部要有功夫,一举一动都要缩手存腿,很多动作都离不开窜跳、蹦动,只有掌握了这些基本的技巧后,才能使动作优美活泼、机敏灵巧。下面说说几种丑角的基本步法。
1. 基本站姿。丑角讲究“文翘武踮”,是指脚穿朝方的文丑站立时需要把一只脚的脚尖翘起来(文生公子也有类似的动作),以显谦恭;武丑站立时把一只脚的脚尖踮地,立腰存腿,敏捷机巧显得精神。之所以踮步翘脚重心后移,是让前面的一只脚能够灵活,和身体协调一致,才能做出各种优美的动作。
2.挑水登高步。要领是基本站姿站好,两手与肩平打开,握空拳呈挑水姿势,两腿虚蹲,先抬左腿再抬右腿往左前方行进,根据人物的特点做出相应的面部表情,左右脚交替的登高程式动作。
3.矮子步。两腿与肩宽,脚尖朝前慢慢蹲下,双手握拳夹膀子,眼睛睁大,上身挺直提气。慢动作时,左腿慢慢抬起(类似于起霸里的月亮门儿)亮靴底,重心后移至右脚;走右脚时与左脚类似,以此反复。快动作时双手前伸掌心朝下,前脚掌接地,先左腿前踢再收回来,紧接右腿前踢再收回来,左右重心交替移动,两腿快速重复,挺腰提气不能坐屁股。戏曲矮子功代表有《水浒传》中人物矮脚虎王英、武大郎和山神、土地公等。
4.猴形步。双手置于胸前自然下垂,呈猴爪形,俩腿半蹲,走路时左右轻微摇晃(类似于猴子站立行走),挠痒时晃头咧嘴,喝酒嫌辣时吐舌挤眼晃脑,跳跃时右手后斜按地,双腿和腰发力,顺势往右后翻,还是半蹲姿势,憨态可掬。
5.醉步。两腿半蹲,上身重下身轻,左右脚走绞丝步(又叫脚踏脚),脚抬得很高,看似要往前落但最终落到了原地,上身不规则的摇晃,模仿喝醉酒后的动作,加之醉醺醺的神态,看似无规律,其实是在约定俗成的“规律”下完成的。还有颠步、蟹形步、孩童步、荡船步等;更有模仿燕子衔泥、茶壶倒水、模仿黄鹂、蝴蝶飞舞、捕蝶、拐步转珠等等。
中国戏曲博大精深,历史悠久,丑角艺术更是吃功,没有立下“铁杵磨针志、冬三九夏三伏”的志向,是很难培养出一名优秀的丑角演员的。除此之外,还要有天生的悟性,也就是门里常说的“祖师爷赏饭”才行。
近年来各大剧种都十分注重培养年轻的丑角演员了,鹤壁市豫剧牛派艺术研究院在金不换先生的带领下,在继承先辈牛得草先生艺术精华的前提下革故鼎新,创排出许多脍炙人口、大众喜闻乐见的豫剧牛派剧目,同时,金不换先生积极培养后辈丑角弟子。我辈要沉下心来刻苦钻研,努力学习前辈精髓来充实自己,以期为丑角艺术在戏曲百花园中永不凋谢而不懈奋斗。
1. 基本站姿。丑角讲究“文翘武踮”,是指脚穿朝方的文丑站立时需要把一只脚的脚尖翘起来(文生公子也有类似的动作),以显谦恭;武丑站立时把一只脚的脚尖踮地,立腰存腿,敏捷机巧显得精神。之所以踮步翘脚重心后移,是让前面的一只脚能够灵活,和身体协调一致,才能做出各种优美的动作。
2.挑水登高步。要领是基本站姿站好,两手与肩平打开,握空拳呈挑水姿势,两腿虚蹲,先抬左腿再抬右腿往左前方行进,根据人物的特点做出相应的面部表情,左右脚交替的登高程式动作。
3.矮子步。两腿与肩宽,脚尖朝前慢慢蹲下,双手握拳夹膀子,眼睛睁大,上身挺直提气。慢动作时,左腿慢慢抬起(类似于起霸里的月亮门儿)亮靴底,重心后移至右脚;走右脚时与左脚类似,以此反复。快动作时双手前伸掌心朝下,前脚掌接地,先左腿前踢再收回来,紧接右腿前踢再收回来,左右重心交替移动,两腿快速重复,挺腰提气不能坐屁股。戏曲矮子功代表有《水浒传》中人物矮脚虎王英、武大郎和山神、土地公等。
4.猴形步。双手置于胸前自然下垂,呈猴爪形,俩腿半蹲,走路时左右轻微摇晃(类似于猴子站立行走),挠痒时晃头咧嘴,喝酒嫌辣时吐舌挤眼晃脑,跳跃时右手后斜按地,双腿和腰发力,顺势往右后翻,还是半蹲姿势,憨态可掬。
5.醉步。两腿半蹲,上身重下身轻,左右脚走绞丝步(又叫脚踏脚),脚抬得很高,看似要往前落但最终落到了原地,上身不规则的摇晃,模仿喝醉酒后的动作,加之醉醺醺的神态,看似无规律,其实是在约定俗成的“规律”下完成的。还有颠步、蟹形步、孩童步、荡船步等;更有模仿燕子衔泥、茶壶倒水、模仿黄鹂、蝴蝶飞舞、捕蝶、拐步转珠等等。
中国戏曲博大精深,历史悠久,丑角艺术更是吃功,没有立下“铁杵磨针志、冬三九夏三伏”的志向,是很难培养出一名优秀的丑角演员的。除此之外,还要有天生的悟性,也就是门里常说的“祖师爷赏饭”才行。
近年来各大剧种都十分注重培养年轻的丑角演员了,鹤壁市豫剧牛派艺术研究院在金不换先生的带领下,在继承先辈牛得草先生艺术精华的前提下革故鼎新,创排出许多脍炙人口、大众喜闻乐见的豫剧牛派剧目,同时,金不换先生积极培养后辈丑角弟子。我辈要沉下心来刻苦钻研,努力学习前辈精髓来充实自己,以期为丑角艺术在戏曲百花园中永不凋谢而不懈奋斗。
编辑:王四典